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

澳洲雪梨


雪梨市於1842年透過《市政府法案》(Corporation Act)成立,範圍包括現時的烏魯木魯(Woolloomooloo)、莎梨山(Surry Hills)、齊賓泰爾(Chippendale)和派蒙(Pyrmont),面積合共11.65平方公里。邊界郵政設置了六個區域。邊境郵政今日仍見於雪梨廣場前方。
1900年起,雪梨市的範圍多次變更。1909年坎普爾頓(Camperdown)自治市與雪梨市合併。1949年,亞歷山大、達令頓、厄斯金內威爾、新城、紅坊、紀聶、滑鐵盧及帕丁頓併入。1968年,不少上述郊區納入新成立的南雪梨自治市。1982年,南雪梨市併入雪梨市,其後於1988年透過《雪梨市法案》再度獨立,其範圍縮滅了6.19平方公里2004年2月,雪梨市再度擴大,兩個議會區域合併。雪梨市現時人口約有170,000人。
雪梨市是
雪梨和平獎的主要贊助者。
正如上文所述,自1945年起,雪梨市的選舉範圍在至少4個時刻,被州政府大力地改變,以為當時的新南威爾斯州議會的執政黨製造優勢。其後,澳大利亞工黨澳大利亞自由黨接替,兩大黨的政府先後重新規劃選舉的範圍,將傳統上的支持他們的內郊區編入,並將傳統上不支持的撇除。
面對雪梨議會的分裂狀況,
澳大利亞自由黨遂於1987年重組,將南部的郊區合組成新的南雪梨議會。據說,這是要為自由黨製造優勢,因為南部郊區一直以來是工黨的票源。
2004年澳大利亞工黨州政府將雪梨市和南雪梨市的議會合併,恢復原狀。有評論家指,這意味著已控制州政府的工黨有意建立「超級議會」掌握大權。議會合併後,選舉於2004年3月27日舉行。獨立候選人克羅夫·摩爾(Clover Moore)擊敗倍受矚目的工黨候選人、前聯邦部長李米高(Michael Lee)當選雪梨市市長。有評論家指,這顯示選民強烈反對工黨建立「超級議會」的意圖。

參考網站:維基百科-雪梨市(作者:不詳)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6%82%89%E5%B0%BC%E5%B8%82&variant=zh-tw






沒有留言: